



近日,中國電科5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核心要點及一年來履職經歷,發出鏗鏘有力的“電科聲音”,并接受央視、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網等中央主流媒體采訪。
全國人大代表,20所所長張修社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他認為,科技創新是助推產業創新的驅動力和源頭活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產業創新是實現科技創新價值的落腳點,為科技創新搭建應用舞臺、明確需求方向。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他希望科研院所能夠持續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戰略能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技術研發,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全國人大代表,電科博微黨委書記、董事長,38所所長張成偉關注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針對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安全發展,他希望國家層面出臺有關低空安全的標準體系和系列政策,支持低空安全重大專項的立項,解決低空安全的技術問題。同時,他還希望成立和建立國家級層面的低空安全測試驗證基地,以全面驗證低空經濟的安全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副院長、49所所長郭宏偉聚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通“四鏈”融合,他建議在鞏固傳統產業優勢、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依托大學大所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支撐新技術轉化、新產業發展、新業態形成,打造創新鏈、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強人才鏈,把“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納入“十五五”規劃重要遵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高級技師夏立履職一年間,通過創新工作室,打通產教融合、產學融合的壁壘,讓更多的年輕技能人才能夠接受到專業的技能培訓,在實踐中不斷探尋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科技創新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夏立持續關注高技能人才培養。就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產學融合,他建議,推動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向職業院校開放,建立多方面的校企合作機制,搭建與職業院校的合作平臺,定期組織開展交流活動。
同樣作為技能人才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電科博微焊工、長安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主任黃春燕最關心高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情況。她看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備受鼓舞。在生產一線中,黃春燕發現當前不少企業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術傳承延續性不夠,她期望能有更多有志青年走進基層生產一線,練就過硬本領,成為高技能人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科高級專家徐晉多年來一直關注電子信息科技方面的發展。他關注到,當前低空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通過實地調研,他發現,各地在先行先試原則下開展的低空經濟活動,難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他認為,應根據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要求,最終形成國家低空飛行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目標。他建議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等經濟活動密集地區,試點開展低空飛行跨區域一體化管理,更好助力低空經濟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科32所副總工程師兼航天產品部主任施華君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和市場服務,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單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他希望,軍工科研院所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應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予以重點關注。他建議,主管部委及各方協同發力,以制度創新為先導,以政策融合為支撐,開創軍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局面。